跳到內容

跳到目錄

封面專題

管教孩子——怎麽變得這麽難?

管教孩子——怎麽變得這麽難?

最近幾十年,西方的家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。以前,在家裏孩子得聽父母的,今天,在有些家庭裏卻反過來是父母要聽孩子的。請看看以下幾個情況。

  • 在商店裏,一個四歲的男孩伸手要拿一件玩具,媽媽看見就想要阻止他,説:「你已經有很多玩具了,不是嗎?」她馬上意識到自己不該 這樣問,但是太晚了。男孩大嚷:「我就是要 這個!」媽媽怕他又要發脾氣,只好妥協了。

  • 一個做父親的正在和朋友交談,他五歲的女兒不等他們説完就大聲地對爸爸説:「我很悶,我要回家!」她爸爸馬上停下來,彎下腰來哄她説:「我的小寶貝,再等幾分鐘好嗎?」

  • 12歲的詹姆斯再次被老師批評,這次又是因為對老師大喊大叫。詹姆斯的父親很生氣,但不是因為兒子做錯了而是因為對老師不滿。他對詹姆斯説:「她怎麽總是針對你,我要向校長投訴!」

以上所舉的雖然不是真實的例子,但類似的情景在今天並不罕見。它們説明當今家長的一些常見問題,包括對孩子百依百順,縱容孩子不守規矩,在孩子做錯事後「保護」他們,不讓他們接受懲罰。《自戀流行病》(英語)説:「我們看到有越來越多的父母,在年幼的孩子面前放棄自己的權威。可是不久之前,孩子仍然知道在家裏作主的是誰——肯定不是他們自己。」

當然,有不少父母還是會以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。他們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好榜樣,有需要的時候也會堅定而仁慈地糾正孩子,好幫助孩子培養正確的價值觀。可是,正如《自戀流行病》一書説,這些父母可説是在社會的大潮流中「逆流而上」。

情況為甚麽會這麽嚴重呢?管教孩子怎麽變得這麽難呢?

父母權威大不如前

有人認為,父母的權威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漸漸削弱的。那時,一些專家建議做父母的,對孩子不要那麽嚴格。他們説,「要放下父母的權威,做孩子的朋友」「稱讚比管教有效」「看見他們做得好就馬上稱讚,做錯了也不要糾正他們」。看來,專家們的觀點是:父母對孩子只該稱讚不該糾正。他們暗示批評孩子會傷害孩子的弱小心靈,也會令孩子長大後怨恨父母。

不久後,專家們也開始大力提倡培養孩子的自信心。大家彷彿一下子找到了教育孩子的秘訣,那就是:要讓你的孩子感覺自己很優秀。雖然説讓孩子有自信很重要,但是這種稱為「自尊提升運動」的教育方法卻走了極端。專家們説:「不要對孩子説消極的話,比如『不可以』或『錯了』。」「要經常對孩子説『你是最棒的!』『你做甚麽都一定行!』」他們彷彿説,做 得怎麽樣並不是最重要的,自我感覺 良好才最重要!

「自尊提升運動」沒有為孩子帶來甚麽好處,反而令孩子覺得自己是「小皇帝」「小公主」

後來,有些人説這種教育方法沒有為孩子帶來甚麽好處,反而令孩子覺得自己是「小皇帝」「小公主」,别人都是欠 他們的。《Me世代》這本書也説,這種教育方法「讓孩子無法準備好去面對無預警的批評,以及現實生活中經常可能發生的失敗。『在工作場域中沒有自尊提升運動,』一個父親説,『如果你在辦公室做了一場爛簡報,老闆可不會説:「嘿,我喜歡你選的底色。」』自尊提升計劃根本就是幫孩子一個倒忙」。

觀點不斷改變

過去幾十年,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之所以一直在變,是因為人的想法不斷改變。「管教兒女的方法總是改來改去,」教育學家羅納德·莫里什説:「這正好反映出人們思想的改變。 *因此,父母很容易會像聖經所説的那樣「受到[各種風氣和主張]影響,以致飄忽不定,隨波逐流」。(以弗所書4:14

這種過於寬鬆的教育方式雖然在社會上很流行,卻有不少弊端。不僅父母的權威被削弱了,孩子也因為得不到所需的指引,而不能做明智的決定,也不能培養出真正的 自信心去面對人生的風浪。

那麽,怎樣教育孩子更好呢?

^ 15段 摘自《管教孩子12竅門》(英語)。